诚信宣传——地震断裂带上,他要架起道道“长虹”
来源: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发布时间:2023-03-14 11:23

20211229日,我国首条穿越沙漠腹地的高速公路——乌玛高速(青铜峡至中卫段)建成通车。惠迎新带领团队成员研发的风积沙路基干压法填筑成套技术,被成功应用在该项目中。未来,他的愿望是,把这项技术从宁夏推广至全国。

提出“牺牲跨”抗震设防理念

在地震活动断层上建桥,一直是工程界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。两个桥墩组成一跨,我们通常见到的大跨径桥梁,其主梁通常是由两三跨连接组成的,一旦断层发生错动,这些跨的结构都会受到影响,进而严重威胁桥梁的安全性。

读博期间,惠迎新参与了国内第一座跨越活动断层的特大型桥梁——海南铺前文昌大桥的前期设计和研究工作。面对国内外无技术标准和工程案例可循的困境,惠迎新在导师、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王克海的指导下查阅了大量资料,进行各种可能方案的设计和仿真分析计算,最终提出了“牺牲跨”的抗震设防理念。

我的想法就是让主梁变成各自独立的一跨,地震发生时,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一跨毁损,周围几跨仍完好。另外,桥梁附近还配套了‘战备梁’,如果需要恢复交通,‘战备梁’立即就能架上去,不影响灾后重建。”惠迎新和导师为这一跨取名为“牺牲跨”。

最终,这一全新的建造理念被成功应用到海南铺前文昌大桥的建设当中。在此基础上,惠迎新对跨断层桥梁的地震动输入、分析模型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,并据此最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《跨断层桥梁地震动输入及结构地震响应研究》。这是我国在跨断层桥梁工程抗震领域的首篇学位论文,多项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。

科研不能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

作为科研人员,惠迎新反对为了科研而科研。从高校来到工程一线后,这种感触更加深刻。“科学研究绝不是‘躲进小楼成一统’,科研人员只有深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,成果才能得到验证,进而取得不断进步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当前的桥梁评估规范,只针对新建桥梁提出了抗震设计方法,然而对已投入运营的既有桥梁如何进行抗震评估、怎样制定加固方案,规范并未涉及。自2019年起,宁夏首次对既有桥梁进行抗震评估和能力提升。没有规范可依、没有成熟技术,该工作的任务量特别大,这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棘手问题。

惠迎新团队经过大量实践,提出了既有桥梁的快速检测评估技术。通过应用该技术,宁夏1800多座修建于2008年之前的“老桥”都得到了有效评估,为随后的加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项技术也很快在区外桥梁的抗震评估中得到应用。

工程技术发展到今天,越来越需要信息化手段展现整个建设周期,尤其是对于复杂桥梁的设计、施工和后期运营。于是,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术应“需”而生。这项名为“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平台”的成果以中卫南站黄河大桥为依托,成为宁夏第一个BIM科研示范工程项目。

目前,惠迎新团队的多项科研成果相继产出,以输出或服务形式应用于宁夏、广东、安徽、山东、新疆等地多座大跨桥梁的建设,受到了行业内一致认可。

只有坐得住冷板凳,才能做得出大成果。

20189月,惠迎新正在进行中卫南站黄河大桥的抗震方案研究。这座大桥混凝土主桥跨径120米,是宁夏单跨跨径最大的混凝土梁桥。大跨、桥宽、墩矮、强震区,给抗震设计方案确定带来了极大困难。

彼时,项目建设方拟邀请国内诸多知名专家于2018919日赴浙江杭州召开方案论证会,而就在前一天,惠迎新的妻子生下女儿。在人生中如此重要的时刻,他来不及照顾妻女,匆匆赶去机场。

正是凭着这股自强不息、勇攀高峰的精神,惠迎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,先后获交通运输部“青年科技英才”、“宁夏青年拔尖人才”、中国科学院“西部青年学者”等荣誉,被聘为“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”“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”……

但他却将这种种成绩归功于“运气”。

我有幸学习了这个专业,又幸运地赶上了国家交通事业大发展的机遇,这是我的运气。但光有运气是不够的,还要有能抓住机遇的能力。未来我将和团队更加锐意进取,为交通建设与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”惠迎新说。

(来源:科技日报)

附件: